【重型車網 轉載】在生產線上,6條自動化焊槍勻速前進,僅用3分鐘,7塊銀白色的集裝箱底板被焊成一個整體,并推送到下一個工序。四板聯拼、門板安裝、冷機安裝、機器人噴漆……僅用7分鐘,一臺嶄新的40英尺標準冷藏箱下線。這是6月26日,“雙城紀行”煙臺市大型異地采訪團在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公司看到的景象。
制造一臺冷藏箱從10分鐘縮短為7分鐘,不僅是裝備的提升和工藝的改進,更是科技創新驅動的直接結果。目前,青島中集已發展成世界最大的創新化冷藏產業基地,標準冷藏箱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集冷箱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
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電商巨頭京東、零售巨頭沃爾瑪、物流大鱷順豐等紛紛加大馬力布局生鮮食品的銷售與配送。由于生鮮食品的特殊性,冷鏈在這場“大戰”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為了保證易腐食品在倉儲與運輸過程中不變質,需要較為嚴格的低溫、恒溫條件,這就離不開冷鏈產業鏈中的冷庫、冷藏箱、冷藏車、冰柜等冷卻倉儲設備。坐落于膠州開發區的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于冷藏裝備制造的世界級企業。
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依靠先進的技術一直牢牢掌握世界冷藏箱的市場份額。然而老廠區受周邊城市發展制約,拓展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也難以進行設備和技術的升級改造,因此企業于2013年在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新廠區。
“標箱生產線搬遷到膠州開發區之后,從開工建設到投產,僅用13個月時間,創造行業紀錄。日產能由原先120臺增加到140臺,同樣的產能工人由1000人縮減到800人。”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公司總經理樊平燕介紹。標箱生產線二期年底投產后,日產能將達240臺。
冷藏箱是集裝箱中的高科技產品,相當于一個超大冰箱,其主要用途是運輸食品、水果、生鮮等易腐貨物及藥品、高精尖科技產品等對溫度敏感貨物,分為普通冷藏箱和特種冷藏箱。普通冷藏箱具有良好隔熱、氣密,且能維持一定低溫要求。而特種冷藏箱是按照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以運輸超長、超寬、超高的大型機器設備和特殊液體、精密機械等高價值的特殊物品。
青島中集從單一的冷藏箱制造,逐步拓展為集標準冷藏箱、特種冷藏箱、冷藏半掛車、冷機研發和冷鏈研究院于一體,形成世界最大創新冷藏產業基地,也始終保持著一項項世界紀錄:標準冷藏箱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特種冷藏箱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位居世界第一;擁有14項技術專利的冷藏半掛車,是目前國內唯一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而今,中集在膠州正崛起百億級冷鏈產業,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今年前4個月中集冷鏈高新產業園銷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
年輕干部隊伍闖出“膠州速度”
記者在青島中集看到,隨著標箱生產線正式投產、達產,特種冷箱廠房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將于9月投產運營。10萬平方米的廠房,13個月建成投產,2個月達產,呈現出令人驚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支持,能取得這么快的建設速度呢?除了企業自身優化管理隊伍之外,膠州開發區一批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機關干部團隊,利用制度創新和優化服務全力推進項目,闖出了“膠州速度”。
膠州開發區管委會黨政辦公室政研科科長孫勇軍介紹,從項目立項開始,開發區就將以往19個部門的審批事項集中在5個部門,承接了發改、環保、建設等80項行政審批權,采取審批事項收件即辦的措施,企業一次性提交審批所需的材料后即可取得正式批文。“在以前的辦理模式下,一般項目政府審批需30天以上,而如今公示結束當天就能拿到環評、能評和立項批復。”孫勇軍說,“為打通項目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膠州開發區實行了包項目負責人制度,機關干部直接入駐項目實時對接,第一時間解決各項困難,推動了項目建設提檔增速。”
不僅辦事效率高,干部隊伍年輕化也是膠州開發區的特點。膠州開發區共有各級機關干部250多人,平均年齡僅有30歲,全部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在機關中屬于“小鮮肉”。在這個“小鮮肉”團隊中,憑借年輕人的活力和沖勁,為企業解決了一項項實際困難,保證了項目快速推進。
對此,樊平燕也有切身感受,她說:“在新廠建設期間,住建部門兩位年輕干部每天7點半就來到現場,比我們自己的員工還早半個鐘頭,為企業盡快投產達產解決了很多難題。”
新廠區的快速投產,也讓中集冷藏箱在全球經濟放緩、外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抓住了難得的增長機遇。在今年1-5月份,公司的全球市場份額從過去的30%提升至37%左右,在行業需求整體萎縮的背景下實現了30%的營收增長。”談到這兒,樊平燕笑著說,“這也讓煙臺企業搭上了膠州速度的‘早班車’,例如萬華的MDI、南山的鋁型材都是中集冷藏箱的原料渠道,公司的逆市上揚也為這些供應商帶來了一定的銷售業績。”
“任何行業都免不了遭遇市場波動,但越是在新常態下,越需要企業提前預判行業走勢,并加快速度轉型,最終抓住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而這也給企業的投資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樊平燕說,“從這一點看,膠州速度可是給企業幫了大忙。”
核心技術有望實現“中國造”
雖然青島中集已經牢牢掌握了市場份額,但是總經理樊平燕卻仍有憂慮,那就是“核心技術不在咱自己手里”。
冷藏箱最核心的產品是冷機,目前主要由國外廠商壟斷。記者了解到,這一技術有望在青島中集冷箱公司實現歷史性突破。記者在青島中集冷箱公司的廠區內看到,一排排、一列列的白色冷藏集裝箱整齊地碼放著,宛如一座座小樓,看上去非常壯觀。陪同人員對記者說:“這些都是成品,冷機的價格大約占了整個冷箱價格的一半,目前幾大冷機制造商均是國外企業。”
自主研發一直是青島中集冷箱公司的優勢。2004年該公司成立了冷藏技術研發中心,并取得了山東省級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其致力于冷藏設備的研發,主要包括標準冷藏箱,特種冷藏設備如保溫箱、軍用箱、內陸箱、房屋箱,以及新材料的開發、新結構、新工藝的改進和創新等,累計擁有自主專利120余項。
除了已在上海成立了一家車用冷機公司之外,4年前該公司也展開了海運冷機的聯合研發,目前已經經過了樣機試用階段,下一步準備建一條冷機生產線進行小批量生產。“海運冷機的本土化,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對產業拓展和規模提升都有很大幫助。”樊平燕說。
目前,青島中集已進行了56項工藝革新,引進了18臺機器人,普遍實行焊接自動化,并在涂裝工序引入噴涂機械手,穩定和提高焊接和噴涂質量。“就拿激光導焊來說,不僅焊接融合性、均勻度更好,也通過機器換人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四版聯拼為例,原先需要三人對三縫同時焊接,現在全部實現機手焊接。”樊平燕介紹。
瞄準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中集創新驅動全面發力,聚焦“一帶一路”建設,他們專門研發定制了海運、鐵路、航空冷藏箱產品,同時,瞄準公路冷鏈運輸的“最后一公里”生鮮產品運輸,研發的恒溫取物柜已在深圳運營運行。顧客在手機或電腦上下單購買蔬菜、肉類等生鮮產品,接單后中集將生鮮產品配送到顧客小區里的恒溫柜里,憑密碼取回,保持了產品的新鮮度,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