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車網 轉載】出生在1958年的陳利偉今年59歲,過完這個冬季,他就要告別為之忙碌半生的卡車駕駛生涯了。18歲時,他第一次摸到了方向盤,之后就再沒放開,堅持了四十余年。其間,斯堪尼亞可以說是他最忠實的“老伙計”,陪伴了他14年之久。
最稱心的品質首選
陳利偉目前就職于廣東珠海強競公司,在采訪中了解到,珠海強競公司建立伊始,便早早看到了進口車在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繼而以斯堪尼亞為首選,進入了冷鏈物流這一領域。事實證明,公司的前瞻性眼光是具有長遠意義的,如果說十幾年前斯堪尼亞在國內運輸市場尚屬冷門,那這些年來其地位的突飛猛進自然也不必贅述。
“那時候國內進口車少,我們公司就認準了斯堪尼亞,最早些時候是用的十幾臺車,之后購入新車,陸陸續續又增加了二十幾臺。”陳利偉是公司的“元老”級員工了,親眼見證著公司的一路成長,也親身體驗了“公路之王”的品質優勢。于他而言,斯堪尼亞就是他心中的最佳選擇,具體到動力性、操作性或是舒適性,他都非常認可。
由于運送的貨物是生鮮,陳利偉的運輸任務相對來說時效性較強。他介紹道:“我平時運送的大都是鮮活,車內有氧氣,絕對不能耽誤時間,裝車完畢就出發,一路趕到目的地后才可以休息。算上沿途卸貨的時間,從廣州佛山到北京需要在36個小時以內到達。”提起工作,陳利偉侃侃而談,“北京吃的魚一般都是我們運送過去的。”
“老司機”的經驗之談
關于運輸的入門之路,陳利偉是在部隊開啟的。當時才剛剛成年的他一進部隊,就分配到了駕駛崗位中,訓練結束后為團長開了四年的車。退伍之后的他順理成章進入了國家統籌的單位工作,“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待遇雖然一般,但人們都很向往開車這個行業,在所有工種中算是比較體面了。”陳利偉回憶道。直到計劃經濟改革為私有制,他才選擇出來打工,從而與斯堪尼亞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8年是令人難以釋懷的一年。那一年南方雪災爆發時,陳利偉正在從廣州趕往北京的路上。幾十年難遇的惡劣天氣使整個交通系統近乎癱瘓,他裝載著一車貨物,在湖南郴州的高速路上生生被困了十二天半。這樣的經歷也是他卡車生涯中最為難忘的一次,“沿路有幾個村鎮,一瓶暖水要20塊錢,每天都在駕駛室度過,依靠自己帶的被子取暖。”
惡劣天氣向來是運輸人的“勁敵”,如何在各種狀況下保證駕駛安全?陳利偉將其歸納為日積月累, “什么季節如何開車,這里面有很多學問,時間長了,技術純熟了自然會有所感悟,熟練掌握也就不難了。”
好技術是高效率的必要條件,平時在運輸路上為了節省時間,陳利偉和搭檔基本不在服務區停車,吃飯也是將就一口,冬季已經來臨,他也想提醒朋友們注意路況,穩住油門,趕時效的同時別忘記安全第一。
走過的歲月,只要充實不虛度便有其珍貴的價值。半生駕駛生涯,14年共度風雨,斯堪尼亞早已成為陳利偉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份“革命情誼”也將繼續下去,陪伴他走過之后要踏上的每一條運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