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車網 轉載】這一年,面對行業新政策、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中國重汽俯首深耕,大力實施轉方式調結構,不但讓“種子”發芽,更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固然,在躬行實踐的背后,有著不一樣的“亮點”。
深化服務提升,營銷戰線“臺前”現真情
作為直面用戶的企業團隊,中國重汽營銷系統聚焦經典車型,細分市場領域,在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體驗的同時,努力提升售后服務質量和工作質量,尤其是深化“親人”服務品牌,行業內首創了“不停車”服務,從精品車型、經典車型的重點用戶領域開始,應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做好技術、生產、營銷、金融、配件等服務保障。營銷系統將全過程、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三全服務”落到實處,同時也實現了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中國重汽的服務口碑,正在用戶群體中牢固樹立。
堅持以質為重,制造系統“幕后”顯真功
2017年初,中國重汽全面掀起“質量月”活動高潮,從生產一線到營銷戰線,全員發揮工匠精神,圍繞“提升經典工程 打造精品車型”主題,以市場和用戶需求為抓手,在持續提升產品可靠性、經濟性、輕量化及新產品技術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作為品質保證的“幕后”使者,制造系統堅持“一號會議”、責任工程師制度、“質量門”建設和監督巡查“四項制度”的落實,尤其是在過程控制和改進措施方面,細化責任、明確目標,努力提高質量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改善了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形成了濃厚的質量文化氛圍。這些舉措,成為中國重汽產品質量可靠的有力保障。
著力提升產品技術,把可靠的產品獻給用戶
近年來,中國重汽在依托曼技術+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合作,目前首批I代智能卡車已正式交付用戶,標志著我國智能化卡車進入了產業化和商業化的新階段。與此同時,全面響應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現已形成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兩大新的業務支撐,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氫燃料碼頭牽引車。與李德毅院士工作團隊聯合成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究中心暨院士工作站,也將在智能公路卡車、工程卡車、公路客車、城市公交車等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強強聯合、不斷突破,努力將新技術、高性能產品帶給用戶。
創新品牌傳播,讓好產品真正走近用戶
2017年12月,無錫用戶駕駛的中國重汽汕德卡歷時42個月,行駛里程突破150萬公里,創造了行業奇跡。同期,十余名行駛里程突破100萬公里的中國重汽曼技術產品用戶,加入“百萬英雄俱樂部”,這是對曼技術產品上市四年多來,高可靠性和高出勤率優勢的最好驗證;而已經連續舉辦兩屆的曼技術產品實況挑戰賽,則以“實車、實貨、實際路況”的三實標準,成為行業內獨具特色的品牌活動,在推廣節能降耗理念的同時,也給廣大用戶最直觀的產品體驗,讓中國重汽的好產品真正走近用戶、服務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