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車網 轉載】“4.0技術泵車采用結構件及焊縫疲勞拓撲優化的設計技術、全工況多姿態的臂架底架支腿結構疲勞試驗技術,實現對關鍵結構件、油缸等的絕對穩定可靠,并實現使用壽命提高20%以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聯重科混凝土泵送研究所所長吳德志在介紹公司研發的“高精高效56米混凝土泵車”時如是說。
據悉,上述泵車剛剛摘得湖南省首屆創新獎,成為10個獲此殊榮的產品之一。目前,該泵車共產生專利62項,其中發明專利41項,產品已銷往安徽、湖北、上海、廣東等全國各地,累計實現銷售額21.2億元人民幣,市場占有率在同類產品中居全球第一。
2015年,中聯重科啟動4.0產品升級換代戰略。據吳德志介紹,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鎖定市場覆蓋率最大的56米泵車作為升級試點產品,組建了核心研發團隊,圍繞泵送效率、結構件疲勞壽命、臂架控制、整機穩定性控制和節能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
“結構件的可靠性是決定泵車壽命的一個關鍵因素。”吳德志介紹,以往,泵車產品賣到客戶手中,在工地實踐后有問題由用戶反饋回制造企業?,F在為了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項目組針對臂架和底架支腿等結構件提出基于虛擬樣機的泵車結構件疲勞壽命仿真方法,在設計階段對結構件的疲勞壽命進行預測,判斷部件的疲勞壽命薄弱位置。針對結構件每道焊縫進行分類判定,不同質量等級的焊縫對應不同的疲勞應力閾值,保證每道焊縫都具有要求的疲勞壽命。然后,再進行場內等效測試。
“不是每個地方都能達到預想的壽命,達不到的就重新設計制造再實驗,直到達到目標。”據項目組李鄉安透露,試驗在進入關鍵期的時候,要在3個多月的時間內模擬泵車10年以上的工作量,每天都得不間斷地作業,項目小組幾個人輪流值守。
功夫不負有心人。場內等效臺架試驗的測試結果顯示,經過疲勞優化設計的56米臂架混凝土泵車的臂架及底架支腿等結構件,壽命已達到45萬方不開裂,已達到歐洲先進水平。
除“結構件疲勞壽命”之外,該款泵車還圍繞泵送效率、結構件疲勞壽命、臂架控制、整機穩定性控制和節能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各個擊破。
如今,該款高精高效56米混凝土泵車,在可靠性、穩定性、可維護性、配件性價比與系統遠程升級等行業共性問題方面都有了突破性改善:搭載的高精高效、高壓泵送系統,泵送效率高出行業5-8%,能耗低于行業2-4%;臂架主動減振技術實現全工況條件下臂架末端振動控制在200毫米以內,保證施工安全;全工況自適應泵送控制技術重點突破差料的可泵性,有效克服泵送系統的“挑食”通病,實現泵送堵管率降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