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23 08:31來源:海外網作者:佚名
【重型車網 轉載】近期,在香港,中集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秦鋼先生,就來自德國海登海姆市的訪華代表團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此次會晤進一步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互信——尤其對來自海登海姆的客人們而言。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集集團),總部設在距香港僅一步之遙的深圳,30 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可以顯示該集團實力和發展的經營數據非常引人注目:2013 年度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52%;整個集團在全球的銷售額達到近58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近七十億歐元(作為對比:總部位于海登海姆的福伊特集團在 2013 年的營業額為 57 億歐元)。2013 年 11 月 8 日,中集集團作為投資方,收購了破產的總部位于德國海登海姆市金根的消防救援車輛設備制造商齊格勒集團。在此次收購前不久,該集團還在根茨堡(Günzburg)投資了一家制造半掛車的工廠。這些收購活動會不會對當地經濟構成威脅?絕對不會!從 Ostwürttemberg 地區工商會會長Helmut Althammer 先生在香港總商會主持的上述會晤和討論會中完全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中集集團現在是活躍在世界各大洲的龍頭企業,企業自己制定的目標是:創造協同效應、提高效率,當然還有實現利潤最大化。當秦鋼總經理談到“協同效應”時說,中集集團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路徑和取得的業績讓這個虛幻的詞變的很具體:這一切都始于 1980 年,從生產海運集裝箱開始,之后擴展到機場設備、道路車輛、能源化工和食品運輸存儲設備、海洋鉆井平臺、重型卡車等等。
說到協同效應,對于管理者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往往也是最重要的答案:運輸不同的容器和集裝箱需要的是什么?沒錯,針對公路、鐵路、甚至海路和空中運輸所需的不同的車輛和裝備。既然企業要發展,總要從相關的某處開始著手:于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中集集團開始進軍道路車輛業務。
這條主線一直貫徹到終端消費者:中集集團還成功開發了機場設備制造業務。令中集集團引以為傲的是,中國 95%的機場以及越來越多其他國家的機場都配備了中集集團的旅客登機橋系統。如今,如果你稍加留意,就會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國際樞紐的機場的登機廊橋內發現中集集團CIMC的標志。
中集集團并未止步于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近年來,集裝箱已成為模塊化建筑的基礎。隨著中國建筑行業的要求和建筑法規日益嚴格,模塊化建筑已漸漸成為一個熱門的創新技術。樓房可以快速地建立起來,甚至在必要時可以整體進行搬遷——這項技術在歐洲早已十分普及。據秦鋼總經理說,這在亞洲還是一個新增長市場。目前,中集集團在這方面已擁有多種產品系列。
中集集團的制造業戰略布局是將重制造工業設在中國東部,從那里將產品通過海路運輸銷往全世界。“鋼鐵和鋁在亞洲價格有優勢,還有技術工人的成本”,秦鋼總經理說。中集集團的計劃是通過有效地組織,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相應專業的廠家進行本地化生產——例如位于德國金根的齊格勒公司。
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他們對歐洲格外重視主要出于兩個原因:傳統企業的經驗以及不斷的創新。歐洲法律的嚴謹健全以及創新速度的優勢,是其他以廉價勞動力為優勢的地區所不可比擬的。這點也被秦鋼總經理稱為“協同效應”之一。中集集團就是想利用歐洲企業的這些優勢,并將收購的歐洲企業的產品擴大銷往世界其他地區。
“裁員或者只是拿走設計圖紙都是短視的做法”,在全球市場,中集集團還想挖掘更大的協同效應,“我們可以用中集的銷售網將齊格勒的消防車更好地推銷給例如美國、巴西和亞洲機場的客戶”,秦總談到。
這樣的策略和協同,齊格勒也可以從整個中集集團分布在各地及各行業的全球業務中受益。例如中集集團所快速發展的能源化工領域,消防救援技術和設備技術始終會有市場。
另外,齊格勒所擁有的水泵制造技術也是中集集團所十分重視的,因為哪里儲存著液體,哪里就可能用到泵的技術和設備。這對金根的齊格勒公司來說是否是個好消息?是的。海登海姆的訪華代表團通過此次香港會談對此堅信不疑。
下一篇:冷鏈物流“斷”在哪